学校微博截图
这条朋友圈,来源于四川省嘎勒爱慕小学崔老师的朋友圈。
1月份了,不少学校都已经放寒假,老师们也陆陆续续发了微博总结公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数字,而你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这次小编有机会采访到了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竹山桥镇学校(以下简称竹山桥镇学校)的刘老师,了解到了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1
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分工
除了本职的教学工作,老师们自觉承担起了免费午餐的相关工作,他们各自分工,每项工作都分配到个人。
组长:
周老师 (校长):相关管理工作
副组长:
谭老师(副校长):食堂设备维护、检查微博、监管资金
刘老师(副校长):具体管理、发微博
组员:
曾老师:采购、制定菜谱
张老师:食堂管理
谭老师、张老师:对采购物品验收
“我定期会对厨房阿姨做培训,每个月至少要开一次会,给阿姨打气,让阿姨做得更好。”
“我们采购要到36公里以外的县城,曾老师家在城里,每天早上在大的批发市场采购原材料带到学校,肉类和米面油我们选了有卫生证等各种证齐全的店铺作为固定的采购点?!?/p>
“班主任也会对学生做引导,其他老师们也都自觉得做起了志愿者,他们会督促孩子们洗手,会告诉孩子们“粒粒皆辛苦”,督促光盘行动。”
--刘老师
他们慢慢已经养成了习惯,为了孩子们能吃上热腾腾有营养的免费午餐默默努力着。
2
制定采购计划
为了保证每天孩子们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不储存,不浪费,学校提前制定了下周的菜谱和每天的采购计划。
竹山桥镇学校采购计划
“我们尽量保证一段时间菜品没有重复,花样稍微多一些,让孩子们吃得更好?!?/p>
--刘老师
曾老师制定完采购计划之后,会让周老师和刘老师审核,没有问题的话下周就按照这个执行,有不合适的地方就会进行修改。
3
每天发微博已成为习惯
只要学生不放假,学校正常开餐,刘老师在当天都会重复这样的微博内容:
xx月xx日入库:xxx(原材料消耗xx),共支出xx元。善款余额xx元。
xx月xx日开餐公示:应到xx人,实到xx人,菜品:xx。消耗:xx,共支出xx元。
早上采购买了什么?买了多少?午餐到了多少人?菜品是什么?消费多少?这些信息在微博上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采购的每笔账、与免费午餐相关的费用,除了微博公示外,刘老师也都认认真真地做了会计凭证。
“我很乐意发微博,是件很快乐的事。
“刚开始对微博不熟悉,是真的不习惯,但是一个月下来,已经变成了习惯,周末不开餐的时候不需要发微博,还感觉不习惯呢。”
--刘老师
我们在微博看到开心的孩子们,幸福感油然而生,他们再也不用为自己的午餐而担心了!
4
可爱的孩子们
懂事的孩子们饭前自觉洗手、饭后自觉洗碗,既减轻了学校老师和厨房阿姨的工作量,也让自己养成了好习惯。
“孩子们现在特别自律,他们不会只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吃,也不会剩饭菜在碗里,不够就再去盛,他们主动愿意去改变,平常的许多坏习惯也都慢慢改了过来?!?/p>
--刘老师
懂事的孩子们写了明信片,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刘老师告诉我:“有些孩子不会组织语言,仿照着明信片上的文字来写的”。文字是仿的,但孩子们稚嫩的文字,感恩的心,却是最真诚的。
这是竹山桥镇学校数字背后的故事,也是所有开餐学校背后的故事。
一学期下来,他们发了上百条的微博、去了上百次菜市场、记录了上百次孩子们吃饭的样子,虽然每天重复相同又繁琐的工作,却乐于其中。
这些琐碎的数字,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温度。
大家都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学期免费午餐的工作。
感谢学校老师、志愿者们和工作人员等的默默付出。
下学期,我们一起再努力!